多力-zl尊龙凯时集团

zl尊龙凯时集团-尊龙凯时平台入口 > 佳格新闻 >微信消息 >从《都挺好》看二胎时代如何做好教育,守护宝宝们的心理健康
从《都挺好》看二胎时代如何做好教育,守护宝宝们的心理健康


小葵和大家安利已久的电视剧《都挺好》,已经在各大卫视和视频网站热播啦!这部制作精良的好剧,刚一开播,就在豆瓣拿到了8.5的高分!由此也引发了追剧热潮和全民热议,成为了实打实的“春季爆款”。



虽然剧名叫做《都挺好》,但剧情开头,大家都不太好。


重男轻女的妈,老伴刚走就戏精附体的爸,满口孝道却不见行动的长子,精神长期未断奶的妈宝男,亲妈出殡都不忘工作的高冷ol…一个家庭,全员互撕,一地鸡毛。



 一个奇葩的非独原生家庭 


《都挺好》的故事,围绕着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展开:


专制霸道的母亲



母亲专横跋扈,不可理喻,无原则的宠溺二儿子,卖房子支持大儿子留学斯坦福。在母亲的眼里,儿子全身都是宝。


在对待小女儿的态度上,则奉行重男轻女的思想:“一个女孩子,上这么好的学校有什么用?”“你是个女孩,你怎么能跟你两个哥哥比呢?”“你以后还要嫁人,到老了,我们也不需要你养。”


唯唯诺诺的父亲



而那个处处被强势的妈妈压制的唯唯诺诺的爸爸,无权无势无钱,在妻子对待女儿的种种轻视和重男轻女的做派中,无能为力又不敢声援,一味地只求自保。


这样的五口之家,表面上由强势的妈妈支撑着能够不断前进,可是,一旦妈妈因病去世,这个本来就不规则的多边形的家庭组合就彻底被打乱了。



于是,原先隐藏或者隐性的那些矛盾就瞬间暴露和被点燃,又因为这个妈妈的去世和葬礼,本来远赴美国明哲保身的大儿子和大学时就赌气出走的女儿苏明玉又被这个想要逃离的原生家庭拉了回来,矛盾由此不断激化和展开。


不同的教育造就了不同的子女


明哲、明成、明玉是三种典型的中国式子女:一个是“传统长子”,大包大揽,负重前行;一个是“巨婴”一族,精神上迟迟没有断奶;一个是和原生家庭激烈对抗的叛逆者,被亲情所伤,于是缺爱又怕爱。


不同的教育的方式造就了不同的子女,也决定了这个家庭未来的不同格局。



有心无力的老大


老大苏明哲常年在海外求学打拼,母亲的离世激发了他对大家庭的内疚感,一心要挑起家庭重担,揽下赡养父亲的责任,却又力不从心。身在美国的他却又刚刚丢了工作。面对家里一团乱麻的局面,他能做的也就是动动嘴皮子,到处和稀泥,却反而使妻子与其不断疏远。



“妈宝男”老二


老二苏明成是一个十足的“妈宝男”,他一路在父母的保驾护航下升学找工作,父母给解决婚房,明明是月光族却追求奢华享乐。他在母亲去世嚎啕痛哭,自以为这就是最好的孝顺,却对榨尽父母心血这件事毫不愧疚。他自私又自大,原因与自小苏母的骄纵息息相关。



孤独的游离者明玉


明玉看似活得最洒脱,可她却是最孤独的那一个。也许在外人看来,她事业有成,风光无二。可是她缺爱又怕爱,倔强而坚硬。18岁的她,或许是因为一时的意气离开了自己的家。可她的心却从来没有远去。或许,她愤怒的,并不是父母“重男轻女”的教育方式,她在意的,只是母亲没有把她真正地看作家庭的一份子。所以她最后一次和母亲争吵的时候说的话是——你们还把我当苏家人吗?



 二胎时代的家庭教育 


在剧中,高中和大学时代的明玉在和母亲争吵的时候,曾经多次向站在边上的父亲求助,“爸!您说句话呀!”可是父亲却一言不发,借口说自己有别的事情走开了。


他的旁观和离开,既意味着家庭教育中父亲这一方的缺失,也代表着女儿最后的希望的消散。父亲的冷漠,终于也使得这个家渐渐坠入了不和谐的深渊。



作为家庭的主导者,家长是孩子教育成败的关键。这不禁让我们思考,在当今的二胎时代下,父母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身份,又该如何去平衡对孩子们的爱。


警惕潜意识里的比较心理


有了两个孩子,父母常会不由自主地比较:谁的步子迈得稳;谁的性格更随和,谁的精力更充沛;谁看上去更像是块学习的料……有机会比较,是两个孩子的父母拥有的特殊待遇。



不过,作为父母一定要警惕比较带来的心理上的变化。如果把差异看成差距,并且因此给孩子定性或者对他们进行评价的话,这样的想法是需要控制的。这时应该转变为轻松点的心态,客观地判断差异扬长避短。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如何发现差异、发现特长、鼓励个性,才是爸爸妈妈们最需要做的功课。


家长和孩子之间,界限很重要


有了两个孩子后,一如既往的事无巨细会让父母不堪重负,另一方面,两个孩子在一起会起到互助成长的作用,他们间的互动会比成年人的插手更有效,也更和谐。



所以二胎时代中的界限很重要,要分清什么事情属于孩子,什么事情属于自己,属于孩子的部分交给孩子。有一个不轻易插手的家长,孩子才能尽快学会自己解决问题。


综合衡量“均等”的含义


“均等”应该是动态的、相对的。比如,分苹果时父母给5岁的孩子6片、1岁的孩子2片其实是均等的,因为这正好与他们的胃口相当。同样划破了手指时,蹲下身对大孩子讲“妈妈告诉过你用剪刀时应该注意什么,可以给妈妈重复一下吗”,与迅速地把小孩子抱离现场包扎伤口并用一件玩具为他止哭,虽然处理方式不同,但对他们来说也是公平的。父母的均等应该是建立在孩子的能力、喜好和接受程度的基础上的



此外,父母不必事事追求均等,因为会越来越无法达成完满的结局。就事论事、因地制宜地处理问题就可以了。


其实只要多注意这些细节,留心观察孩子们的情绪变化,给他们多点关心和呵护,那么二孩家庭也可以一切“都挺好”。




网站地图